少年的你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少年的你又名: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 Better Days

分类:剧情 / 爱情 / 犯罪 /  中国大陆   2019 

简介: 陈念(周冬雨 饰)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同校女生胡晓蝶(张艺凡 饰)的跳

更新时间:2020-05-19

少年的你影评:少年的你:善难守护,恶易滋长


近日,2019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斩获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在内的8项大奖,不禁想看看电影是如何讲述这个撕心裂肺的故事的。

电影改编自玖月晞的短篇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小说早在2016年就已发表。很早就读过这篇故事,但略过大段细节,只关注故事主线,粗浅的阅读已意识到这个故事的疼痛,如太过介入,势必投入无法支付的情绪,所以本能的回避。直面,也是非常需要勇气的。

关于小说的几点思考

鲁迅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几乎毁灭了所有美好的东西,信念、希望、保护、正义,但结局又用尽力气圆回来了,不至于让人彻底绝望。

陈念和北野,这两个天差地别的少年,在缺失父母、学校、警方的保护和引导下,面对校园凌霸,被深深伤害,为了生存,紧紧相依,结下无法解开的羁绊。

少女的愿望是在长大之前有人保护,而少年的愿望,是给她一个好的结局。因为简单纯粹才感人,但如此简单的愿望却微弱而奢侈。陈念不知道,人永远不会长大,只会不断成长,她永远都需要那个保护她的人。北野不知道,没有他,陈念怎会有好的结局。

少年的你,是如何承受重压,隐忍、挣扎、生存。但不论哪种状态,都那样美丽。

电影去掉了小说题目的后半句,因为不言自明。看懂了故事的人,自然会明白,而不用赘述。

1. 主 题

小说主要关注校园凌霸和青少年犯罪,通过故事可了解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力量的缺失或不力。

同时,青少年犯罪具有其独有的特征。作为犯罪主体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正处于明暗交界处,实施迫害直接而残酷,倾向于趋利避害,受到伤害又较易复原,所以依然存有希望,要对他们抱有希望。

而在面对这种弱势群体里的弱肉强食,罪恶的初级阶段时,必然十分棘手。如何进行助力或压制?对施害者如何惩罚、引导?对受害者又如何安抚、弥补?都需要费尽思量。

小说塑造陈北二人智商超高,加之信念坚定,不断在善恶的边缘徘徊,犹豫不定,即使被狠狠伤害,却庆幸,最终仍是好人。“他们会是好人。”而如果没有阻止,人生绝望,是否会将他们一并推向恶的那一边?

2. 人物塑造

小说中陈念漂亮、弱小、聪明、结巴。心存希望,长发、瘦、优等生。妈妈不在身边,家庭贫困、倔强,本地人。

北野,父亲强奸犯死亡、母亲妓女,专职毕业,帅气、会打架,聪明、硬气,外地人。

两人之间有着巨大差距,虽离得最远,却走得最近。

3. 陈北关系

直白的看,陈北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而小说中也不时列举小丑鱼和海葵,真菌和地衣的例子,用以强调两人的依存共生。共生关系在东野圭吾的大作《白夜行》中早有提及,而且是更暗黑经典的版本,故而小说招来质疑颇多。关于质疑暂且不提,且看小说如何阐释二人关系。

二人初识源于陈念对微弱正义的坚持,而此举成为北野的救赎。

短暂相处中,二人享受了不可多得的自由,与世隔绝,亲近自然,恣意流浪,冲动冒险,简单纯粹。生活在淤泥里却仰望星空,狂奔,找寻,别样的浪漫只属于那时青涩的爱情。

相知后,作者通过陈念表达了两人的爱情观:杀人帮忙放火的,紧紧跟随的,令人心安的。可舍弃性命去保护,不用言语就明白对方心意,以及那些未说出口的话。

而“北望今心,陈年不移”已预示最好的结局,确定会重遇,会坚持。

4. 故事技巧

小说背景设定在2012年夏,高考前两个月的某南方小城。现实中,《泰坦尼克号》3D版于2012年4月10日重映,时间设定合理,侧面进行印证,提高可信度。正值雨季,天气闷热,自然营造出紧张、压抑、期待逃离,又无法逃离的氛围。

故事节奏波浪式递进讲述。

第一波:胡小碟受迫害自杀,其父母显然无法庇佑

第二波:曾好受迫害

第三波:陈念被逼躲进垃圾箱,寻求北野庇护

短暂安宁之后,紧接着便是狂风骤雨。

第四波:陈念受辱,北野信念崩塌,二人遭受巨大挑战

第五波:魏莱被杀,北野设计自证其罪,保护陈念

第六波:郑易紧抓不放,还原真相

期间,买包子找假钱,小事中透露人性的罪恶,正义无法伸张。不断试探底线,是慢慢被同化,还是坚持今心?仿佛站在湍急的河流中央,随大流下坡路好走,想要站稳,保持立场才难。因为北野的小小庇护,陈念想要抓住心存不多的正义,没想却引来更多灾难。

小说利用象征手法,用暴雨和阳光的天气暗示人物心情和故事走势。对陈念遭受欺凌时心情的描述令人感同身受,那种害怕,无孔不入,无法逃脱,还是孩子的她,在那样的处境,隐忍反抗都无用。心是孤独的,比之魔戒中人类面临灭顶危机时的孤立无援和无力感,也丝毫不逊色。

5. 姓名的隐喻

扼杀一切希望的魏莱(未来),无处不在,无法逃避,不可战胜,几乎令人窒息。它时刻在黑暗中窥视着你,等待时机将你吞噬。用尽一切方式,嘲讽、谩骂、殴打、剥掉你的外衣,将你的自尊踩在脚底,用最令你畏惧的方式来将你恣意蹂躏。

咎由自取的赖青,几乎要赖清一切罪恶。

郑易(正义)不易,虽然一直都在,但时常令人失望,不力反令弱者遭受反噬。然而,在当事人孤立无援,屈从于命运时,却始终不放弃,坚持、怀疑、不断找寻,最终还是点起了,微弱的光。

陈念。念是现下不愿改变的初心,也是北野黑暗人生中的唯一信念,可信念偏要被打破,沉到泥土里。

北野。北是北京的北,一直想要逃离去的北方,也是“北望今心”的北方,野则大概暗示狂放不羁的性格。而电影中男主角改名刘北山,猜测其用意应是保留北字,保持与原角色的联系,同时谐音“留给善”,点出主题。

6. 悬疑烧脑

故事后半段的激烈程度与前面天壤之别,几乎风格错乱。

坚定保护陈念的信念,北野运用令人瞋目结舌的心计谋划,画地为牢,许她一个好的结局。

两人智商在线,信念坚定,心意相通,苦苦支撑。

讽刺的是,此时警方却似乎扮演了反面角色,要力还真相。

内心不禁呐喊,放过他们吧,就这样让一起尘埃落定。但这样真的好吗?

正义真的谁都救不了吗?

抓住仅有的一丝怀疑和直觉,苦苦追寻,定要求得真相,让一切归位,有太多不甘和愧疚,但伤害已永远无法弥补。

7. 超现实性

小说要求每个人物都做到极致,多一点,少一点都不是这个故事。后半段逻辑推理,过于复杂和精巧,反而可能引起观者对真实性的怀疑。

陈北性格的骤变,需要观众自行消化,给出合理解释。

以上是小说带给我的粗浅感受。看完小说心情难以平复,思绪混乱,各种想法不断拉扯神经,每一点似乎都能无限延伸,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样的故事是如何展示的,如何达到效果的,明明就在眼前,却看不分明,那些角色分裂成无数碎片,却又整合成明晰的实体。

以小说为蓝本,令我十分好奇电影会如何展示,故事中那些敏感的场面是避开还是直面,或是替换,如何保持小说的揪心程度,如何引起观众复杂的共鸣和思索,想来极具挑战性。

电影的展示

观影时,时刻提醒自己尽量不要陷入原著党和改编党之争,客观地感受这部电影。

最直观的感受是电影真实还原了高考生的现实生活,以至于一开头给人纪录片的错觉,誓师大会、教学楼里随处可见的横幅标语、大屏幕红色倒计时、班主任和代课老师的老生常谈,点点滴滴一下将人带入那个闷热难熬的盛夏。然而一旦进入陈北两人的相处片段,又不乏爱情片的浪漫元素和氛围营造的技巧。

诚然,电影保留了小说的大部分人物和情节,但也做了不少改动。其中最大的一点是魏莱的死法。小说中真正杀死魏莱的是北的哥们赖青,即陈北是无罪设定,为其后郑易的拼命挽救和结局的尘埃落定埋好伏笔。而电影中,魏莱是被陈念失手推下楼梯摔死的,即陈念是有罪设定,这像一个自设的无法逃脱的圈套,其后无论北如何设计为她脱罪,代她受罚,两人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心理感受的圆满程度减弱。

电影关于校园凌霸的展示非常到位,女学生凳子被泼红墨水,被用球狠砸,被推下楼梯,回家路上被围攻,这些画面均让人真切感受校园凌霸的恶劣。

关于陈念遭受迫害的部分,电影虽保留了躲垃圾箱的情节,却适当减弱了随后群体施暴的程度。考虑到多种因素,这种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但不可避免随之减弱了观众对陈念的同情度,对施暴者的愤恨以及对保护势力缺位的抗议程度。从而无法勾起像读小说时感受到的那种美好被践踏的撕心裂肺的痛,难以激发更复杂的反思。其后陈念对魏莱的出手一推,理由不再充分,因而在陈念表示不想再见到魏莱后,魏莱还是追上去接着给予其言语刺激,以便陈念出手的顺理成章,似乎有些牵强。牵一发动全身,此处的改动,间接造成魏莱死法的变动、小北设计的变动、郑易挽救结果的不同。原本小说中环环相扣的齿轮,不再严丝合缝,变得松散、杂乱,无法令人信服。

此外,电影简化了胡小碟的死,删去第二名受害者曾好(曾经美好),缺少小说那种循序渐进,逐渐强化升级的故事线。小说中陈念母亲在外地打工,只出现在电话中,而电影中陈念母亲设定不时出现陪伴,给这个家带来麻烦的同时,也非常爱自己的女儿。印象深刻的是看到女儿高考成绩后,她兴奋之余立刻说了句“做饭去”,这恐怕是所有普通小市民母亲最能表达关爱的举动了,非常传神。

电影中对魏莱的刻画也很出彩。不同于小说的设定,电影展示的魏莱是个家境优厚、成绩出众、外表靓丽的女孩。当这样的女孩用无辜的眼神说着温言软语时,你几乎无法将她和那些残忍的暴行联系起来,所以当她亲手施暴时,带来的冲突和反差才更震撼人心。魏莱的狡猾和能言善辩从她母亲的言行中便可见一斑。导演对魏莱原生家庭的设定,似乎也讽刺高阶家庭教育的偏差和缺失。

电影画面是写实与唯美结合,能做到自由切换,少年默默跟随守护少女的场景展示非常经典。小说中描述两人读小学课本,一起搭火车出游等情节,在电影中换成两人扮鬼吓人等,似乎更加贴近当下,能拉近与观众距离。电影对小北生活的呈现,也填补了小说的空白。

善恶博弈

关于融梗,可以看出小说中一些场面似曾相识,包括站在舞台上大喊名字,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甚至结巴的人设,电影中对此均未展示。但小说故事大的结构框架和巧妙组合是比较难融的。

关于共生关系可追溯到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小说如同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处在漫漫黑夜,对因恶而起的恶果做细致剖析。雪穗和亮司年少时遭受伤害、背叛无法愈合,不断畸形生长,得到的只有恶果。故事环环相扣,这种恶不断影响周围的人,恶果不断延续,永无终止,令人绝望。旁人无法感同身受,亦无法帮助引导。二人的人生已缺乏信仰、情绪,变得麻木、机械,再也体会不到世俗的快乐、喜悦和满足。亮司死后,雪穗只能行尸走肉般顺着无法改变的路,孤独的走下去。故事扼杀了一切希望,两人值得原谅,却无法轻易原谅。

如果《白夜行》探讨的是家庭、学校、社会角色缺失下,更甚,本身就是将少年少女推向深渊的罪魁祸首,恶无可阻挡,轻易恣意增长。那《少年的你》就是极力赞扬少年心中对善的坚持和守护的可贵和不容忽视。

与性本善和性本恶之争有些相似。前者强调恶极易增长,善却荡然无存;后者虽明了善极难守护,却不愿沦为恶。二者从不同角度出发,一个以尽恶的视角,一个以追善的姿态,一个向着无尽深渊,一个盼到微弱光明,本是同根,却背道而驰,这也许就是二者最大的差别吧。

不论是恶恶相继,还是善的坚定不移,小说和电影都将人们的眼光引向未成年人群体。不论是对已发生的扼腕叹息,还是本可避免的痛心疾首,相信日后均会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善,也算是一点慰藉。

最后,希望在善与恶的博弈中,我们不会轻易放弃。

—————————————————————

Changeress

慢慢感悟,慢慢成长。

想记录、分享影视、综艺、动漫带给我的美好时光,化作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


少年的你的相关影评

少年的你
阿满 • 泥沼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比兔TV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