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杰森·斯坦森和吴京主演的好莱坞巨制《巨齿鲨2:深渊》于8月4日在中国内地、北美、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同步上映。影片上映首周即在国内拿下3.8亿元票房,北美首周末票房粗报也有3000万美元。据悉,影片的制作成本约为1.3亿美元,如若电影“回本”,中国大陆将会是贡献最大的票仓。不过,影片在北美的口碑不尽如人意,烂番茄新鲜度仅有28%、IMDb开分5.6。随着国际电影票房市场的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海外电影选择加入中国文化元素、启用中国演员出演、扩大中方投资额度。《巨齿鲨》系列不是第一部有中方资本入局的好莱坞巨制,自然也不会是最后一部。
影片中,张久溟(吴京 饰)是戏份近乎与乔纳斯(杰森·斯坦森 饰)持平的双男主之一,其中国科学家的身份符号更是便于影片用更多中国元素和篇幅来解读。
曾经的“刷脸”和“中国特供版”片段被量身定制的中国式主角取而代之,背后的资本话语权变更不言而喻。但成片的国内“高票房”与北美“烂口碑”却俨然形成一种割裂。
显然,北美观众并不需要这样的好莱坞巨制,并且从《巨齿鲨2》的豆瓣5.7分评分和上映以来与日骤降的排片来看,中国观众也快对此不买账了。
如今,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审美与内容要求越来越高,一味“重特效而轻内容”的做法,已然过时。外加国产电影的崛起,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演员“征战好莱坞”这件事,重要性和市场价值也在发生着变化。
抛开港台老一辈“勇闯好莱坞”的华人演员不谈,近十几年来大陆演员参与海外电影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无关镜头、戏份多少,凭借“刷脸”提升国际影响力;二是以主角的身份参与海外文艺片或大制作,目标直指拿奖。
前类情况中,既不乏有李冰冰、周迅等一线大花领衔开路,也有张静初这样的中花,景甜、杨颖等小花后续跟进。
2012年,在电影《云图》的轮回时空中,周迅一人分饰三角,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克隆人,看似复杂,但实际出场时间只有4分钟。李冰冰算是大花中致力于参演好莱坞制作的第一人。从2011年《雪花秘扇》的初试水,到2013年《生化危机5:惩罚》中号称“女二号”却只有几分钟戏份的艾达王,再到2014年《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女二号Sue Yueming,李冰冰“国际女星”的称呼的确是靠这几年“刷脸”刷出来的。2014年,范冰冰出演《X战警:逆转未来》中Blink一角,仅凭一句台词和不到5分钟的戏份,便在国内上映期刷足存在感,范冰冰甚至还专程赴纽约参加了电影的首映礼。
2015年张静初零台词出演了《碟中谍5:神秘国度》中一名美国中情局的工作人员,全程仅有三个镜头。2016年杨颖在《独立日2:卷土重来》中饰演的女飞行员Rain和2017年景甜在《金刚:骷髅岛》中饰演的San,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皆是戏份不多却都在国内用“女二号”宣传的路数。即便是“酱油”角色也好,在彼时的大陆市场,有无在好莱坞大片中露过脸,在某种程度上确是衡量一个明星够不够火的标准之一。即便是“刷脸”,在国内外的信息差作用下,也能被国人看作是一次“征战好莱坞”的凯旋而归。
而另一类演员出演海外电影的目标更直接明了,就是为了“冲奖”去的。目前看,仅有章子怡和汤唯走出了成功的“路子”。
在国内凭借《我的父亲母亲》一鸣惊人的章子怡,在第二年便出演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主投的《卧虎藏龙》。2001年,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卧虎藏龙》拿到了最佳外语片一奖。2006年,章子怡又凭借影片《艺伎回忆录》,获得美国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女主提名。两部冲奖影片,让身为女主的章子怡,一时间在国际影坛声名看涨。即便之后将工作重心落于国内,有了带奖作品的加持,章子怡的演出也多以女主角居多,《2046》《茉莉花开》《最爱》《一代宗师》,都成了其之后的代表作。汤唯是另一个靠奖项改变事业运的女演员。在主演《色,戒》之前,汤唯在国内还只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小演员。在《色,戒》这一由美国独立成本制作的影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导演金狮奖以及电影提名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后,汤唯在国际市场声名大噪。
进军韩国市场后,汤唯又凭借作品《晚秋》和《分手的决心》拿下百想、青龙等韩国大奖影后,离韩国影后大满贯只差最后一步。奖项在手,这也让汤唯在国内的“女主”之路更加顺畅,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黄金时代》《地球最后的夜晚》《吹哨人》、电视剧《大明风华》等,都是她的“女主”代表作。
出演有着冲奖希望的海外大制作作品,表面看是演员与电影片方的双向选择,但前提往往是演员在国内有较高起点和知名度。
因此无论是刷脸还是冲奖,参演海外电影能对演员起到“加成”作用的就是“好饼”。当演员本人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参演海外电影作为“出口转内销”的桥梁,最终是为其提升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服务的,因为她们的主市场还是在国内。
好莱坞长久以来一直是白人的天下,“Whitewashing”(人种洗白)的选角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很长一段时间,好莱坞影视中很少会将白人之外的族裔设为主角,即使根据影片设定,有亚裔和非裔面孔出镜的需要,也通常饰演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酱油”角色,甚至大多数情况会直接启用白人演员来出演。
电影《奇异博士》古一法师
比如电影《奇异博士》中的西藏僧人古一法师,漫威将其改成了白人法师,由演员蒂尔达·斯文顿出演;电影《火星救援》中的韩裔科学家朴帕克,也被改成了白人女科学家明迪·帕克,由演员麦肯兹·戴维斯出演。直到2016年网络上兴起的“奥斯卡奖太白了”平权运动的爆发,才让这一情况逐渐开始改善。
因此在此之前,很多中国演员出演好莱坞大片,表面看是“镀金”,实则大多只收获了好莱坞的“酱油”角色,甚至影片在大陆上映时还被剪辑成了“特供版”镜头。
比如在2012年上映的电影《环形使者》里,许晴出演了男主乔的妻子一角,但她在海外版中被剪辑得并无台词,甚至于影片中出现的上海场景也是大陆地区上映特供。又比如在2013年上映的电影《钢铁侠3》里,范冰冰的戏份就只出现在大陆地区的特供版里。其戏份在国际版完全被剪,却也丝毫不影响剧情发展。
这说明,彼时的好莱坞开始发现中国市场的潜力,但欧美市场和观众并不需要这些中国元素,所以中国演员的参与更多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只是针对大陆市场受众的功利选择。而中方资本此时也尚未入局。
或许是商人本质让好莱坞看见了大陆市场强大的“吸金”能力,即便中国演员不是北美观众眼中的“主流”,但更多中国资本的进驻,可以给影片提供更多的收益。
于是乎,我们能在《变形金刚4》这样一部好莱坞巨制中看见全程高强度输出的舒化奶软广;能在《独立日2》中看见飞行员们用腾讯QQ进行沟通交流;能在《变形金刚5》中看见大黄蜂打开优信二手车网站,并称之为汽车人交友网站……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虽然印证了好莱坞制片方承诺的无中国演员“特供”镜头,但这些强加的、绕也绕不开的中国元素,却将此时的“中国特供”带入另一维度,即虽无演员“特供”之名,却形成了成片市场“特供”之实。
说白了,好莱坞就是来挣广告费的。但这也给中国资本打开了一个进驻好莱坞的口子,和好莱坞合作,可以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部分中国影视公司可以对合作电影有收益分配权和票务营销权。比如博纳就曾与好莱坞知名娱乐公司TSG达成合作意向,向其投资2.35亿美金,参与到《火星救援》《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等6部主流商业大片的制作,并将有权利获得这些电影的同比例全球票房分账。
渐渐的,中方资本开始不满足于只是参与项目,想要更多地主导项目。加上疫情前,中国“全球第二大票仓”的市场地位已经稳固,甚有赶超北美之势。合拍片成了大势所趋。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演员有机会担纲主角并拥有影片中自己完整的故事线。
2016年,在万达并购传奇影业后,传奇影业主投的两部好莱坞巨制《长城》《环太平洋:雷霆再起》都启用了景甜担任女主角。2018年华人影业和华纳兄弟共同出品的《巨齿鲨》,特意为李冰冰定制了女主角色。11.73亿、6.33亿、10.53亿,是这三部电影当时的大陆票房成绩。可以说,即使完全抛弃北美市场,这类好莱坞合拍片也完全有能力独自盘活。当然,这其中的中方资本会承担更大的风险与收益。
但这也是合拍片一直源源不断的原因。如今正在热映的《巨齿鲨2》,出品方吸纳了包括华人影业、登峰国际、阿里巴巴在内更多的中方资本。合拍片电影“含中量”(中国元素含有量)不断增加的背后,也是中国资本掌握话语权的表现。
中方投资的话语权是上去了,但理应与之匹配的影片内容质量似乎却未跟上。抛开远的不说,《长城》《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巨齿鲨》11.73亿、6.33亿、10.53亿的票房背后,是与之对应的4.9分、5.4分、5.7分的豆瓣口碑。
鲜有中国演员参演的好莱坞电影能拿到好口碑,似乎成了如今的合拍片“命运铁律”。正在上映的《巨齿鲨2》也不例外。
好莱坞之所以和中国资本搞合拍,大多是看中了庞大的内地市场,对于剧本和演员的选择都屈从于市场和资本,本质上并没有对中国文化进行深挖。
没有好的故事作打底,即便有好莱坞成熟工业体系的润色,成品也大多缺乏质量基础。并且,强烈的中西文化差异融合在同一部电影里,往往也会让影片变成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另类”之作。
中国演员演多了这种好莱坞合拍片,对自身口碑必然是会有影响的。
但并非只有合拍片是当下好莱坞巨制的弱项。自疫情解封以来,多部曾被寄予厚望的好莱坞大片,在原封不动地被引进后,中国票房表现都远低于预期。
时隔13年,《阿凡达:水之道》没能继续书写《阿凡达》万人空巷的传奇;标榜欧美“政治正确”的《小美人鱼》只在大陆拿到2650万元票房;《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的意大利取景地如“复制、粘贴”般出现在多部影片中让人疲惫;闪电侠、变形金刚、蜘蛛侠轮番上阵也再拿不到10亿+票房。除了大场面和顶级特效,大多数好莱坞巨制至今沿用的仍是“正义战胜邪恶”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单一思路。并且比起创新,好莱坞更愿意对已有的成功套路进行不断复制。如此的保守创作和循环往复,看了二十多年,观众也不免审美疲劳,很难再受到新的刺激。
即便偶尔想做一部能讨好华人市场的中国超级英雄片,好莱坞也完全没掌握好叙事。投资超过3亿美元的迪士尼巨制《花木兰》,一度是中国女演员竞相争夺的顶级“大饼”,最终的豆瓣评分只有4.9分。片中对于中国文化的呈现,仅限于地理风光。完全不符合历史背景的元素杂糅,恰恰反映的是好莱坞对于中华文化的刻板印象。
由此可见,从美国人的视角、美国人的逻辑出发讲中国故事,国人并不买账。
反观当下的国产影片,却正在用一个个鲜活的中国故事打动观众。从《我不是药神》到《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孤注一掷》,社会议题如影随形,总能恰如其当地和现实产生互文;从《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到《长安三万里》,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宇宙”正在形成。
复盘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我们也能发现,目前排名前十名的电影中,也只剩一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来自好莱坞,还是四年前上映的。近年来内地生活水平提升,与之匹配的文化自信也跟上来了。正是文化自信,让我们更关心自己脚下的东方大陆上的生活,也跟关心国产电影所呈现的虚与实。
以前那个仅凭特效就能制造视觉奇观、需要仰视好莱坞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于中国演员而言,如果说过往“征战好莱坞”是为了镀金刷脸再回来反哺国内事业,那么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这一目的,又何必舍近求远?
但也不排除像汤唯这样能兼顾中韩两国甚至是国际市场的演员特例,毕竟能找到剧本又好、导演又懂中国人物塑造的影片,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