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 ants making thunder.
绝妙的比喻,疯狂的想象,《制造伍德斯托克》花了两个小时热烈而又轻快的描绘了50年前一场影响世界的摇滚盛典,却始终将镜头对准一个叫做Elliot的年轻人,正是他一通莽撞的电话打通了本已因举办地居民强烈反对而岌岌可危的演出。
影片既轻松又平常,没有剧情,也没有太大的戏剧冲突,镜头始终跟随着Elliot游走在他家的Motel,他和父母的关系,他越战归来精神失常的朋友,络绎往来的嬉皮士,自由的灵魂与保守的小镇居民的格格不入。没有任何外部世界的镜头,唯一点到年代的是Elliot母亲看着黑白电视上阿波罗计划试射的消息。
如果让一个不知道伍德斯托克的人来看,那他只能从这电影中看到一片狼藉的泥泞山坡,不知所措的Elliot看似平静地接受这一切,一点点似是而非的暧昧和戛然而止的情愫,一大批衣衫不整无忧无虑的年轻人,一场琐碎的家庭纷争后决定离开的年轻人。你看不到塑造了美国一代人精神的音乐节,也看不到任何一支乐队的演出,没有Jimi Hendrix, 没有The Who,甚至唯一一次对准舞台的镜头还是Elliot吸高了之后幻想出来的。
但我好喜欢这部电影啊,一开始看的时候还心不在焉,看到后来有一段Elliot和他的越战朋友Billy的对话我差点没绷住眼泪:
-Billy?
-Man, I remember this hill.
-Remember remember, or, like Vietnam flashback remember?
-Remember remember, man.
-Homecoming. Senior year. We fucking massacred Monticello. I caught like three touchdown passes. Rum and cokes. And we fucking tipped three of Yasgur’s cows, man, right there, at the top of that hill. And Shirley Livingstone, man, right there, at the top of that hill.
-Wait a second. That was you?
-Was. Is.
年轻真是美好啊,回忆真是美好啊,但是李安马上把镜头一转,两人满身泥泞的奔向众人的泥沼。也许李安就是在告诉大家,重要的不是音乐本身,甚至不是这场狂欢如何塑造了60年代在之后的美国文化,不是这些年轻人今后如何改变世界,重要的是他们聚在一起,这四十万颗少年心气,重要的是真诚与纯洁本身,重要的是即使茫然却自由的灵魂。年岁渐长,我们不太喜欢谈论真诚,善良,可李安还是把它拿出来,并告诉你,美好的东西始终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是它本身。
看着男主角呆滞发愣的脸游移在众人间,常常让我想到《毕业生》结尾那张脸,或是《帕特森》里那张脸,那种略带阴郁的年轻人,未知的世界,茫然无措而又信誓旦旦,满怀憧憬却惶恐不安。演出结束,今夜之后要去哪里?重要的既不是问题,也不是答案,但你一定要离开,要把东西都装进车里,要踏上行程。我们来此是为相聚,我们相聚是为离开,希望这段时间是你人生中的微光。
“就把今夜留给今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