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看的,不然,我只看那种能让人发笑的电影,这一部从中间开始就一直让人流泪啊。
我不确定“永不言弃”这四个字是指这位母亲对于tim这样的孩子,还是指,Tim从来没有放弃过追寻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音乐。
Tim——一个孩子,十岁开始?还是更早,他是多么的孤独,从母亲,父亲,弟兄,老师,治疗师,精神科医生,没有一个人,在Tim说“我不属于这里”的时候,问一问,为什么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他又是如何理解“这里”的,而觉得自己应该属于哪里。作为一个观众我很想知道,每一次他这样说的时候我都再问,为什么,可是他身边没有人问。
艺术天赋基因跟控制情绪的基因是同一个,也许仅仅是这样而已,一开始。
治疗师告诉Tim,调整呼吸,巴拉巴拉之类的来处理”垃圾情感“,但是她也没有去想,Tim的“垃圾情感”从哪里来,治标不治本,垃圾情感会源源不绝。
更何况,Tim大概是跟他妈一个体质:抑郁质。
他妈的特点:总是在说I am OKAY,it will be ok,说一句I am not ok会怎样?
她总是很压抑,总是一个人在默默忍受,假装一切都很好,很开心,直到受不了对着丈夫吼。
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个家的意义是什么?夫妻的意义是什么?
她离不开Tim,觉得Tim也离不开她,从而建立了一段不健康的母子依恋关系:相比杰西,Tim简直就像是一个婴儿,弱不禁风,没有任何处理不良情绪的能力,相反,一直被忽视的老大,还有不禁缺少关爱还要忍受Tim发泄情绪的小儿子杰西,显得更加坚强,虽然也没有人要跟杰西聊一聊,他二哥怎么了,那些忽然被触发的情绪暴力又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去理解它,又如何去处理它,好在杰西不是抑郁质。
那个犯二的治疗师在对他们一家人进行团体咨询的时候,会跟他爸妈说:让杰西自己说。那之前为什么不让Tim自己说?成年人总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经历里去看待小孩子的事情,但是他们不知道小孩子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一片空白,他们没有赖以借鉴的经验,成年人也忘了自己曾经也是那小孩,也曾是这样的一纸空白。他们未曾引导孩子去感受那些新鲜的感受,去理解,去消化。
Tim有一个缺乏耐心、总是很忙的爸爸,一个压抑焦虑而总是在假装没事的妈妈。
Tim是一个没有问题的孩子啊,他不自残,并不拒绝社交,也许只是一两次受挫、对受挫的应对失当而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问题而已。
也许每个人都在找“归属感”,自己属于哪里,自身的意义,也许有些人倾向于可以接受外在赋予的意义,有些人不接受而已,合群未必就是对的,不合群也未必是错的。
Tim属于不接受那一类型。
一句话”你喜欢就好“
大脑构造、运作模式能让自己复杂到独一无二,人本来孤独,从自己内心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