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在看《细细的蓝线》之前,我就很疑惑,为什么片名要叫细细的蓝线?究竟什么是细细的蓝线?
观看后我了解到,细蓝线最初被执法单位用作代表标志起源于英国,现被很多欧美及各地广泛采用,以表达对殉职警员的纪念和对仍奋斗在一线警员的支持。细蓝线是警察的代表色,具有“面对困难”即抗击罪恶生而为警之意。
此外,还有一种旗帜叫“细蓝线旗”,在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细蓝线旗:细蓝线旗黑白相间,中间的蓝线象征着执法单位,两侧的黑色分别代表着普通大众和罪犯,寓意着执法单位是站在罪犯和受害者中间的界限。用来表示“警察的命也是命”
明暗之间,隔着一条细细的蓝线,它意味着人性的坚守、国家法律体系和社会信仰秩序,它是一条划分两级的隔离线、人性的底线和触及到深层的防线。
这部纪录片没有采用旁白也没有使用解说,只是通过对事件的当事人采访和解说来不断进行事件的还原。在每一个人对事件的描述后,导演都按照描述的情境来还原当时的“真相”,这样不仅有益于观者的理解,也更加直接的突出不同叙述间存有一定的出入。这种拍摄的手法让我想起了《看不见的客人》,它也是不断设想、还原当时的情境,带领群众寻找真相,在推理中,欺骗和谎言被不断推翻,剧情不断在反转,直到最后,你才真正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兰德尔在采访时曾说“如果世界上有地狱的话,那就是达拉斯”,法官为了保住他辉煌的成就,社会为了制造出符合公众需要的杀人犯就滥用权力、妄加罪行。在监狱中,他们拒绝兰德尔找律师并和外界接触,强行让兰德尔签字,用刑讯逼供、甚至还让他每天听20次关于人是如何被电击致死的恐怖广播。其余人在不确定事实的情况下,竟然也一口认定兰德尔是凶手。有人说,在美国造成冤假错案的原因有两个:社会舆论和刑讯逼供
当社会体制、重大事项判定被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利益所考量、被政治立场、政策需要所固化时,法律不再被看作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反而成为了主要的舆情风向标。仿佛真的应验了那句话“愚昧成为主流,清醒就是犯罪。”
这部片子的主题涉及到未成年犯罪、法律体系的纰漏、以及人性影响下对真相的扭曲。这让我想起最近发生的一些新闻:三名未成年性侵少女,年龄都只有十三十四岁、缪可馨坠落身亡后多名家长在群里点赞老师……《细细的蓝线》里大卫说过“我那时才16岁,我和法律体系没有真正的交易,不知到它是怎么运作的,不怎么懂法,只是一个年轻的笨小孩”,纪录片中,即使大卫有犯罪的前科,但陪审团也始终对大卫充满着宽容,认为他只是一个孩子“我们是不会毁掉一个年轻人的一生。”越来越多的事不禁让我们思考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否真的按我们意愿发展,有的时候未成年人保护法反而包庇了未成年人的罪行,没有真正保护到未成年受害者。而针对缪可馨事件,有的家长同是为人父母,却没有考虑到缪可馨父母的感受,我很好奇在他们内心里孩子的良知教育真的不重要吗?以身作则真的不值一提吗?这个社会最让人心寒的地方就在于:集体失明甚至集体失道,在我们以为最应该受到保护的地方,没有得到庇护。比如我们所信赖的法律没有真正地宣扬正义,本该快乐成长的校园坏境,却存在着校园霸凌、老师体罚等等行为……
而它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新纪录电影的典范,是一部真正的反旧真实的新真实影片,通过访谈、文献报道等细节的放大、漫画的图片,让事件变得有更有历史依据的参照和内容的厚度。还推翻了这个案件,在现实生活中取得了的实质性的推动也引起人们的反思,我认为这是真正优秀、有内容的作品都应该具备的。
李安在被杨澜采访时说到电影能刺激出人性,他说“电影其实是和人心灵相通的东西,那我们可以相通的就是人性,包括你的信仰、灵性,这都是人性的一部分。那这种东西,你不把它刺激出来的话,你看不到。一般人过着正常的生活,在这种很能控制的、很顺利的状况下,你本性不会显露出来的。去体验平和下面,人真正不能讲出来的东西是什么,这个对于我们来讲,是求真的一种本性。用冲突,用一些很不常见的环境,外在冲突内在冲突把它揭露出来。然后我们看看你藏在下面的是什么东西,假托一些情境来把我们心里真正的秘密来做一个沟通。我觉得这种深层的沟通是很宝贵的,我想重要的是: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面,而是带过一次黑暗,去检验一遍。”
我之前是不喜欢看纪录片的,因为纪录片和电影相比,它不像电影那样用强烈的视觉、情感冲击,也没有一些带有科技感的效果处理,它更像是一个平静的故事叙述者。但是它是去真正的记录,所有主题得以放大,让观众对此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了解。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增强人们对细枝微末的感知,很多涉及到社会现存的敏感话题,通过艺术的加工、隐晦的表达,能使得这些现状能公之于众。对于观影效果,没有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几个字更加带给人震撼了,因为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看似文明和平的年代,确实曾发生过一些你意料不到的事。
我也知道很多独立电影人、制作人他们是很辛苦的。之前在网络上,我有看到蒋能杰导演,主动在网络上发自己新片《矿民,马夫,尘肺病》的资源。自己在豆瓣上守着自己电影介绍页面,假如有人点了想看,就私信人家并把网盘链接发过去。其实这种情况挺可悲的,一来是身为独自制作人,自身资源受限、宣传力度不够,其次是大众对这些独立作品始终关注度不够,目前当红的还是一些主流、流量性的影视作品。最后就是社会大环境的限制,因为题材原因,导致这部片子不仅无法上映甚至连在网络平台上都不能播出。所以导演才出此决策,使得自己的作品得以推广。
而与之类似的还有一部影片叫《擦一擦你那满腹经纶的道貌岸然》,它主要讲述的是导演为了获得电影投资,遇到的一些尴尬无奈的故事,揭露了行业发展的某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里面有很多话真的带有力量、打动人心,比如“一个作者,就应当敢于真挚地撕裂袒露自己的残缺,并将其投放在自己的作品中,以完成他的圆满与救赎。何必错以为是的朝花夕拾,自有浑然天地的生生长流。”“记得完成你的电影,这才是你,曾是、即是、将是,唯一要去记得的事。”而最有名的是这句“把所有情怀落地,把电影还给电影。”
倘若你越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情况,你就越会对这些坚持创作、只为呈现优秀作品的导演感到敬佩。有的片子费尽了金钱时间心血,但最后却收获甚微。也有很多好的作品淹没于人海。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想法的传递永远比流量更重要,也更有说服力。在这个流量冲击的年代,我们应该关注一些小众的群体,给一些文化群体更多的可能性和想法的可行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主流、不断压缩它们发展的空间;在这个各类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的年代,我们不应该单单为了自己喜欢的某一类,去淘汰其余的作品,而是放下偏见去体验更多元的题材,来拓展我们的边界。
这个学期的电视纪录片研究课是真的带给我很多收获,也让我对纪录片有了了解,现在的时代确实有着很多问题,但总有那么一些优秀的影视、文学作品在不断启迪着人们,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吧。而当我受益于这些力量时,我会更深切的知道:永远不要因为自己力量微弱、无法解决社会现状就放弃对问题的思考;永远不要因为受过伤害就对曾今珍视的东西嗤之以鼻;永远不要因为社会的打压、地上的六便士而丢弃心中的月亮,因为那是一种无关结果的追求、是一种剥离于现实的存在,是我们独特于他人的一种标示。也永远不要停止对艺术的追求、自我的表达,更不能失去良知,这都是我们生而为人,永远不应该忘却的。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比兔TV btutv/miuwa/xinkz.com